歡迎來到徐州金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網站!

柳冠中教授深度解析:中國設計的現在和未來

發布時間:2020-12-05人氣:31

提及柳冠中教授,相信在設計界,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1984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個“工業設計系”,是我國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和理論家,其“生活方式說”、“共生美學觀”、“事理學”等理論方法在國內乃至國際設計界都產生了導向性影響,形成了中國自己的設計理論體系,被譽為“中國工業設計之父”。
 

  目前,古稀之年的柳冠中還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教,擔任責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時常奔走在學術一線,為推動“設計立國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  柳冠中教授與照明行業的淵源也頗深,70、80年代就參與了許多照明設計的項目,近年來又參與了照明設計師的繼續教育工作。6月8日,他在中國照明設計師大會上為設計師們上了一堂內容豐富,見解獨到的“設計課”。

  日前,中國照明網采訪了柳冠中教授,他從整個設計的角度,暢談了照明設計的現狀和未來,用犀利的語言批判了行業的“亂象”、“怪象”。同時,也對照明業界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。字字珠璣、句句箴言,無不透射出柳教授對廣大設計師殷切的期望和深深的家國情懷。

微信截圖_20180710091923.png

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柳冠中接受中國照明網采訪

  談設計現狀:中國設計要因地制宜

  中照網:從您的角度來看,當前的照明設計行業的現狀是什么樣的?存在哪些問題?

  柳冠中:中國是設計后發的國家,沒有經過工業化,所以設計行業針對的對象分類比較細,如有環境設計、建筑設計、室內設計以及照明設計等,這些基本上都是引進的概念,都是跟著發達的國家走。所以,當前設計界的問題就是要開始考慮中國自己的實際情況,中國的發展路線不能簡單跟著發達國家走,尤其中國的特點是:幅員遼闊、人口眾多、發展不平衡。

  中國整個制造行業都是引進的,雖然是世界第二大制造強國,但是制造的“制”是引進的,中國主要是“造”,現在要轉型就要有中國的“制”,而這個“制”意味著整個的標準、流程要適合中國自己的發展理念,前一陣的“中興事件”就說明了中國一些核心的部件還沒有自主的東西。

  從照明角度來看,中國的照明產業在改革開放以后發展迅速,城市照明突飛猛進,從過去的一片黑漆黑,到現在的城市通亮,從室內到環境,照明都發展非???,一些重點照明工程做得也相當不錯,但是恐怕有一點要考慮,就是中國的能源問題。從經濟角度有一個數字,五年前,中國的GDP每增長1美元,耗費能源是日本的11倍,是西歐的7倍,而中國現在發展還不平衡,一些大城市用電量非常大,偏遠的山區卻缺能源,怎么樣合理布局是要考慮的問題。

  而且,照明不是簡單的亮起來,為什么要亮起來,哪一些地方要亮,需要認真思考?,F在城市到處燈火通明,一些城市的小區亮起來以后反而影響了居民的睡眠,因此,住宅區和商業區之間的區別要明顯。

  當然還有一些照明器材的問題,中國的燈具事業發展有一點畸形,現在燈具市場里面琳瑯滿目,絕大部分都是裝飾性的燈具,很多建筑花了大量的錢造得非常亮,人感覺到晃眼,感覺(追求的)是一種奢侈、奢華,浪費嚴重,中國現在應該要理性發展,而不是簡單的模仿或炫耀,或者追求豪華風。

  談媒體立面: 不炫耀,才是真正的品位

  中照網:您剛才提到能源的問題,近幾年國際會議的舉行帶動了許多城市景觀照明的發展,許多城市的建筑都做成了媒體立面,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?對于設計師來說,應該做些什么?

  柳冠中:最近幾年國際活動特別多,尤其是杭州G20、廈門的金磚會晤以及最近的青島上合峰會,整個城市建筑立面全都像一個動態的電視,這一點給人感覺可能中國是繁榮了,國力強盛了,但是有必要這么做嗎?從理智發展、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,不一定非要這樣表現。

 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,歷史悠久,是一個成熟的民族。中國人講品位,就像現在做品牌,是做品,還是做牌,做牌是要炫耀,而做品恰恰要冷靜,要考慮可持續,考慮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,而真正強大的是內涵,不在于這種表面上的炫耀。

  品字有三口,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,為什么有三口呢?第一口是沒有品的,是窮,或者餓了,吃飯肯定是狼吞虎咽的,沒有品位的;第二口是我們富了,發達了,這個時候要炫耀,這并不能體現真正的強大;中國人講的三口為品,第三口是沉下心來,要考慮可持續,要節儉,而不能是炫耀,這才是真正的品。

  所以中國的發展道路,十九大明確提出了中國方案是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,那么做出什么樣的一個模板和榜樣,既是中國發展,又是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,如果都這么做的話,要耗費多少能源,世界發達的國家,發展中的國家都這么做的話,整個能源危機將會更嚴重。我們絕對不能像資本主義國家一樣炫耀,應該理智的發展,走另外一條路,這條路是什么?可持續、綠色、低碳。在其中設計師的責任也很重大,設計師接到這樣的任務,提的方案是不是除了這樣奢華、炫耀的方案,還有另外一些方案供領導決策,幫助領導,引導我們國家的發展方針。還要拿出數據對比,搞這樣一次盛會,奢華的方案耗電多少,換一種方案耗電多少,對國家的低碳發展或者循環經濟的發展會帶來什么好處,這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。

  當然,光從設計師一個角度提問題還不夠,各個行業不光是照明,或者建筑,或者環境,都要一起努力來引導我們的發展方向,應該更加節儉、可持續,不要從炫耀顯示自己的政績,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。

  談千城一面:繼承傳統,創造傳統

  中照網:景觀照明的興起,同時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千城一面,個性喪失,您覺得設計雷同的問題如何去避免呢?

  柳冠中:每個時代都有一個主要的生產力或者說技術發展,所以體現出來就是這個時代留下來的東西感覺都一樣。比方說改革開放后所有建筑外面都貼磁磚,現在都是玻璃幕墻,這個有技術發展的痕跡在里面,到了這個技術發展階段,或者這個時期可能就這個特點體現出來了,那么就會出現千城一面的問題。

  我們去看歐洲的城市,它是一個城市好幾種時代留下來的成果。而中國因為過去太落后,改革開放我們一下子富起來了,而這個時候引進了大量的先進的技術或者時尚的技術,所以大家都想發展,所以很自然就走上這條路,就是千城一面。

  現在我們應該沉靜下來了,挖掘自己的魅力或者這個城市自己的歷史,那就是繼承傳統的問題,而繼承傳統又比較難,怎么繼承?繼承什么?就像住宅,不可能都回到平房,不可能都回到像故宮那樣的,我們現在住的都是方盒子,好像感覺千城一面,但是如果不搞高層建筑,中國人口這么多怎么辦,那又脫離了實際的需求。

  所以這需要一個時代的積淀,理念一定要清楚。傳統相當于昨天,昨天東西形成了,我們把它叫傳統,那么今天叫什么,今天我們還把昨天的東西拿上來放上,到明天,到后天,我們回頭看今天是什么,跟昨天一樣,那不可能的,必須要發展,發展才是硬道理,但是發展過程當中不要盲目的跟從,也不要過急。

  中國傳統精神是前人種樹后人乘涼,現在大家都急于要業績,今天種樹,明天乘涼,這樣的繼承根本不成功,不解決問題,會阻礙我們的發展。中國的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,傳統是一直在創造,從來沒有停止過,所以說繼承傳統絕對不是一個口號,把中國古代的符號拿上來擺上就叫繼承了,而是可持續,而是適可而止。

  傳統是當時生活沉淀下來的東西,包括了當時的價值觀、社會體制和生產力,就是材料、結構和物質條件,三者統一了以后形成了當時所謂的風格,而我們現在繼承絕對不是繼承風格,風格是要創出來的。

  所以講千城一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要實事求是,也就是真正了解這個城市的發展,它的歷史,它的文脈,從里面找出自己的東西,而不是為了避免千城一面,每個城市都弄上中國的傳統大屋頂,弄上白墻黑瓦。這需要各行各業從學科專業人員逐漸去摸索,去沉淀下來。

  談照明與文化結合:耳聽為虛,眼見不為實

  中照網:為了避免千城一面,許多設計師提出設計與當地的文化結合?比如用一個燈光秀去演繹地方故事,將當地的文化符號做成燈具的造型,您如何看待這種方式?

  柳冠中:這里面恰巧問題很多,比如說路燈做成宮燈造型,那照明效果,照明效率怎么考慮。所以燈具市場的問題就是還在做裝飾燈,真正的功能沒有解決,耗費能源,擺樣子,自己的照明效果并不好,所以必須正確對待,不等于把說地方的文化特色挖掘出來,擺各種各樣造型的燈具。這是靠整體效果,打動人們的心靈,而不僅僅是打動人們的眼睛。

  我一直講耳聽為虛,眼見不為實。人憑著感覺走,必須要用“腦”,因為人有“腦子”和“良知”。一說傳統就講到元素,一講元素就是符號,一講符號就把古代的東西搬過來,表示這是古代的文化,而那是那個時代的文化,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跟觀念,跟它的物資能力綜合出現的符號,而現在時代變了,我們應該總結新的符號出來了,不能老拘泥于古代的東西。我們要創出中國現代的東西,再過五百年又為中國豐富傳統增加了一種新的元素。而我們設計師恰恰要做這個事情,要拿設計師作品來影響大眾,影響決策者。

  談設計商業化:要商業,不能完全聽商業

  中照網:其實這是一個設計商業化的問題,如果市場需求是這樣的,設計師該怎么去做?

  柳冠中:設計商業化,不商業不行,一萬年前有商業,一萬年以后有商業,但是商業的邏輯是什么?它要馬上見效,為什么大家把時尚捧得這么高,因為這是商業做出來的,有時尚才能賺錢。一講品牌,本來這個東西賣十塊錢,電視廣告一做就可以賣一百塊錢,說白了就是騙人,質量上去了嗎?只是打扮得更花哨了,廣告費花了那么多,羊毛出在羊身上,這是商業的消費黑洞。而老百姓都愿意,為什么呢?能體現自我,用了品牌,身份高了,說白了是自欺欺人,所以商業東西要抑制,要商業,要流通,但不能過分商業。

  商業催生著技術,催生著設計,其實都是為了錢。蘋果公司是一個商業機構,所以蘋果一年換代一次,有必要嗎?從設計角度不應該這樣,所以設計要跟商業博弈,要商業,但是不能完全聽商業的;要設計,設計理念就是可持續發展,要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,不是為了顯擺,不是為了擺闊氣,不是為了要品牌。而設計師必須清醒,設計師要有底線,不能只要給錢,我就給你做,你說奢華我就給你做奢華。

  改革開放40年,中國有很多成績和經驗,也有很多問題要反思,為什么引進的東西,基本上停留在當時引進的水平上徘徊,引進不了的東西,中國在自己奮發圖強,卻能跟世界去比肩了,因為引進了就不思考了,跟著人家的標準和程序走,而不給我們的,沒有辦法,只有自己思考,中國人很勤勞,又聰明的,逼出來的,照樣能走得通。

  所以各行各業都需要反思,不要追求表面的繁榮,就像照明都追求亮化這個口號本身就有問題,都是為了表面業績。而眼見的東西不為實,我們都習慣用感官來判斷,所以要追求炫酷、業績、亮點,形象工程,都是為了勢力,權利,這樣的觀念就有問題。

  談設計未來:民族復興 科學合理

  中照網:那您覺得我們中國設計的未來應該是什么樣的?

  柳冠中:中國的未來,就是習主席講的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、“中華民族的復興”。這個復興,不是每個人都有十套房,也不是13億人的發財夢,而是中國民族的復興夢。復興的是中國的傳統精神,節制、適可而止,還要講究科學合理,也就是可持續。照明行業亦是如此,也不是講燈多么豪華、奢侈,而是看整個環境是否和諧,這個就是我們理想的未來。

  所以設計追求什么,未來設計追求的是海平面是否提升,而不是浪花多么漂亮,現在大家追求的都是浪花,所以設計未來就是整體水平提升,就是合理、健康、公平,而不是奢華,不是炫耀。

  對于品牌來說,是一個發展過程當中需要的,但不是長遠目標,不能追求品牌,追求品牌是騙人,自欺欺人。發展過程中可能需要,但是要控制,品牌意味著就是產品中的優秀者,佼佼者,每個產品都是佼佼者,可能嗎?所以不能完全聽商業的,跟著走必然會毀滅掉,腐敗掉。


你覺得這篇文章怎么樣?

0 0
標簽:全部

網友評論

管理員

該內容暫無評論

IANA網友
在線客服
服務熱線

服務熱線

0516-83666406

微信咨詢
徐州金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
返回頂部
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